中国人物网记者 卿跃飞 通讯员 罗婵
“用毕生精力去发现和挖掘、保护地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文化实体元素为载体,打造传统文化院落,引导和改变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谢正为的人生信条。近年来,谢正为通过大量收藏和保护散落在民间的古石、古玩、字画和纯手工雕刻制作石头出售,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捷径。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现年39岁的谢正为,又名谢初生,本科文化,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等部队荣誉多次。2008年,在参加抗冰救灾过程中,他服从命令,不畏严寒,积极参与救灾活动,其事迹相继被解放军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2012年,转业到地方的谢正为,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忽然与石头结缘,念起了石头“经”。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我之所以痴迷古石收藏和保护,并将一些在户外捡的一些奇石和鹅暖石雕刻成工艺品售卖,主要是受到一些文人墨客的影响。”谢正为介绍,早些年,多次陪同首长外出的他,结识了一群喜好收藏字画、根雕和古石的文人,看到那些原本散落在民间年代久远的古石,陈列于陋室之间,尤其是那些由古人精雕细琢在古石上的精美图案,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字迹早已分辨不清,但某某年间的印痕依然健在,整块古石在世人面前散发出阵阵古朴的历史文化气息,谢正为不由得想起了家乡那些即将被村民填充为基石或遗弃在乡间田野的石柱墩、石磨、石盆......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那些石柱墩、石磨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但它毕竟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承载了祖辈的心酸荣辱,见证了历史的天空。从那时起,谢正为就有了一个梦想,转业到家乡后,建一座文化院落,将遗弃在民间的古石收集起来,办一个古石收藏馆,让大家通过这些历史悠久的古石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了解和传承以及保护先人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谢正为还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引导那些成天痴迷于网络、酒吧、歌厅、追星的年轻后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入到传承和保护地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行列,让那些古石不要堙没或者毁坏于民间。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只是,想归想,做归做。就在谢正为修好幸福桥,建好谢府竹园文化院落腾出时间到乡间收集古石,并将第一批古石磨、石盆、柱墩和石板安放到坊间的时候,其家人提出了抗议,有骂他“不思进取”的父母、有说他“吃饱了撑的”妻子、有说他是“烧坏了脑壳”的亲戚,还有一些骂他“不懂得享受,就知道破费钱财”的朋友,还有邻居都说他是异类。但是,面对亲友的不理解不支持,谢正为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稍微空闲,便辗转于新化境内的乡间农户屋前,彳亍于安化、隆回、邵阳、山野小路,最远,甚至去了福建、海南、安徽等省市。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如今,陈列在文化院落的古石,既有元明清时代的赏石,又有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年间的石柱墩、石元宝,还有两块矗立在传统文化院落的广西石英石、安徽灵璧石、溆浦金纹石,整个院落充满着古乡古色的味道。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收集古石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与谢正为同村的李玲,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女士说,早两年,谢正为在温塘某村一农户家坪前发现了一个净重1000多斤的石缸和一对至少明代以前的精美赏石,据说这对赏石在古代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能享用。不但在新化罕见,即便是在其他县市,也很难看到。起初,谢正为希望农户卖给他收藏,但农户不想卖。后在谈话当中觉得谢正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执着到了一定境界,最终答应卖给了他,前提是,不能轻易损坏,要好好保护,农户也想让这对赏石有一个更好的归宿。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后来,这对赏石被他当成至宝安放在屋前与毛主席雕像不远的杨梅树下。”李玲表示,为了收藏字画、根雕、古石等,谢正为已经花光了他毕生的积蓄,听说还欠了一些外债,但他无怨无悔。像谢正为这种钟情于古石的汉子,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很多时候,她都被谢正为的执着和追求所感动,以至于她在不久前有了跟他合作的想法。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其实,谢正为不但爱好古石收藏,还爱好字画收藏及雕刻。现正与国家艺术人才库资深书法家,全国两会重点推荐“人民艺术家”曹常青教授学习字画书法和收藏。业余时间还与湖南省艺术雕刻大师胡中纲学习雕刻。从其摆放在地下室加工场地的一些由鹅暖石和特殊石块雕刻出来的砚台、石制茶盘、小花瓶等工艺品上面的图案可以看出,其雕刻的水准并不亚于一般的雕刻大师。这些工艺品,虽然复古,但做工精细,图案栩栩如生,颇具收藏价值,不失为广大市民的首选之物。并且承诺,凡是在他本人手上买的原石作品在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至少原价回收或等价置换,因为他一直认为生意的本质就是分享,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推荐给大家。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委员晏西征曾率县武协相关人员到谢正为所在的院落参观,对谢坚持发现和挖掘保护地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其充满文化气息的院落发出阵阵赞叹。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下一步,我打算在院落建几面文化墙,展示更多新化名人的作品和字画。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只要不放弃,成功必将离我们不远。”谢正为如是说。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目前,谢正为正与位于上渡街道办事处附近的古韵轩红木店合伙出售由他和湖南省工艺雕刻大师胡中纲雕刻的作品。记者期待,谢正为的明天更美好。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wenhua/2020/05/23/archives/3607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