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导规划“乡村社区生活圈”重点推动“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和“邻里驿站”建设

中国记录网总编室 乡村振兴评论286字数 1458阅读4分51秒阅读模式

  继2016年《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之后,“社区生活圈”理念进一步延伸到上海全域。12月14日,《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正式发布,引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社区共同体。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这份《导则》不仅关注乡村环境和服务,更将视野拓展到乡村的生活、生产、生态、治理等方面,这将给上海带来怎样的变化?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量身定制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乡村的居住群体、居住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出行手段都不同于城区,需要更精准的社区生活圈配套。”市规划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处长顾守柏说。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最明显的区别,是把“15分钟”尺度的服务半径进行扩大。根据《导则》,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服务半径按照“行政村”“自然村”两级配置。自然村层级(乡村邻里中心)的服务半径是300到500米,主要解决家门口的服务;行政村层级(乡村便民中心)的服务半径是800到1000米,可以解决更大范围的复合型服务,比如老年人、儿童所需的活动空间、公服设施。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乡村社区生活圈将打造融党建群建、事务办理、老人就餐、日间照料、看病配药、医疗保健、文化休闲、亲子活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厅”。顾守柏表示:“城区的社区生活圈,人口相对密集、需求相对集中,一些业态功能的诞生是自然而然的,但乡村更需要规划去引导,让公共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创新生产也成为《导则》的一大特点。据了解,上海将引导乡村在传统生产上引入现代化作业方式,包括电商直播、智慧物流,为村民增加收入,吸纳外来人才,提供返乡创业机会和灵活就业岗位。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差异化配置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张江镇新丰村有一处特殊的乡村人才公寓,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这处公寓原来是闲置的农村宅基地,通过统一装修管理,解决了张江周边企业员工的安居问题,也带动了村民增收。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新丰村的变化,是上海乡村之变的缩影。“在解决乡村公共服务配套的同时,上海还面临另一个问题: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部分,上海乡村未来的空间布局会变化,核心功能会改变,大都市承载的一部分功能将会转移到乡村。”顾守柏说,乡村社区生活圈的蓝图不是唯一的,而是要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差异化配置功能服务。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导则》针对乡村特点提出了8类不同主题功能的社区场景,包括智慧治理、睦邻友好、健康养老、自然生态、创新生产、未来创业、艺术文创、旅游休闲等。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首批试点落地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乡村社区生活圈已经在青浦章堰村、浦东海沈村率先进行试点。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乡村也可以很新潮、很文艺、很美好。惠南镇海沈村依托乡村社区生活圈等规划,吸引了一批乡村规划师、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打造出“十二工坊”生活业态。如此,这里成为网红人气村,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吸引了24万人次前来游玩,其中国庆期间就有11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还有不少村民回乡创业。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位于青浦区的重固镇章堰村在整体规划中,已经考虑村民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要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基本服务,建设了章堰村幸福社区、文化馆、培训中心、图书馆、餐饮、酒店、商店等各类配套设施。其中,村部核心区规划为商服用地,服务产业发展,也承担文化休闲功能;保留农居点则引入体育健身点、卫生室等设施。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和保留村更新,重点推动‘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和‘邻里驿站’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上海特色和示范意义的乡村社区生活圈范本,力争让村民们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表示。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来源:解放日报】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历史上的今天
1 月
5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中国记录网总编室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01-05 17:23: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assmedia.cc/xiangcunzhenxing/2022/01/05/archives/5453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